冷链物流夯实物流豫军家底
2016-05-26 来源: 互联网

时 间:5月20日上午

地 点:大河报会议中心

主持人:大河报社副社长         王泽远

嘉 宾: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仝新顺

河南工业大学物流系主任         王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物流与电商学院副院长  于晓胜

中国机械工业第六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王文

众品集团CIO、冷链马甲董事长      朱添福

郑州麦德龙商场总经理          段琛

河南数字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宋自杰

郑州乾兴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韦 静

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赵 雷

核心提示|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内冷链物流业异军突起,延续近5年的良好态势。自2014年12月,郑州航空港先后获批内陆地区指定的进口肉类、医药品口岸,同时,也迎来了永之兴、三弦国际、鲜美来、顺丰冷运等众多企业投资参与,包括京东、申通等企业,也对扎根中原充满了兴趣。

国内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豫企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双汇、鲜易控股、众荣、永达、大用、华夏易通等企业,位列国内冷链物流百强。冰熊、中集、新飞、红宇等河南冷藏车“四强”制造商,更是在国内市场占据65%的市场份额。

但亦须看到,国内冷链物流业持续的投资热,也充分暴露出产业布局冷热不均、“高投入、慢收益”等诸多显性问题。不久前发生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也促使市场对冷链物流业加速实现信息化、终端化、标准化、专业化升级提出更迫切需求。

基于此,本报发起“跨境、冷链、空港——河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座谈会”,邀约省内涉冷链服务的知名企业高管、物流行业专家共同探讨“冷链豫军”的产业化设计,构想完整、协同、高质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

冷链物流是物流豫军“真家底”国内“十强”河南占3席

主持人:在国内冷链物流业,当前河南产业生态环境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仝新顺:河南有三大强势板块在国内冷链物流业掷地有声。在食品生产领域,如双汇、三全、思念、众品等企业都是霸主级企业,充沛的货源为冷链物流业提供了良好发育土壤;在装备制造业,冰熊、中集、新飞及红宇4家企业,在国内冷藏车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4%。此外,商丘民权、新乡的“冷谷”产业带中,还有不少中小特种车辆制造企业;在冷链物流服务领域,近些年在国内冷链物流各类企业排名中,河南至少有7家位居百强,双汇、鲜易控股、众荣更是稳定在国内10强之内。

王焰:在国内大物流服务业,河南最值得骄傲的产业优势即是冷链物流。不过,国内“冷链百强企业”的总体经营规模只有百亿元,市场占比还非常小。河南的冷链物流服务生态系统虽是由重点企业引领,但整体发展仍呈现小、散、乱的情况。就如在很多冷链水产品市场,使用中高端冷链服务的,主要还是一些国际公司以及知名品牌连锁店。

众所周知,冷链服务是国内物流业最大的蓝海。近些年来,很多异业资本纷纷跨入这一领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尤其活跃。相较前者,河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市场成熟状况相对落后,是制约本省冷链物流业在产业链延伸、升级的核心因素。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低温酸奶在超过7摄氏度环境下售卖,奶中的益生菌会全部死掉。

与此同时,在物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环境上,河南仍有较大的差距。很多本省培育出的物流专业学生,首选就业目的地仍是北上广深。

朱添福:近两年,河南省在册的标准级冷链车辆约5000多台,而全国总量约为8万台。省内冷库资源约129万平方米,排名在全国前10名。相比沿海发达省份,河南的冷链物流业仍有不小差距。但是,农牧类、食品类与冷链物流企业抱团联盟式发展,则是河南的特色。这使得河南冷链物流业的产业基础在国内保持相对领先,大型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近邻山东省基本持平。

于晓胜:国内冷链物流业的年均发展增速是在25%左右。还有一些机构预估,国内冷链服务市场的总体规模约在4700亿元左右。

河南各级政府对冷链物流业的支持政策,由2010年开始,在2014年出台了一项“河南物流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着力发展五个方面,冷链物流是其中之一。此外,河南也正在着手制定“商贸口岸物流标准化”,冷链服务标准化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问题疫苗”事件触发全国冷链物流投资热

主持人:今年3月发生的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引起了国内整个社会对高质量冷链物流服务的关注度骤升,并传导股市冷链物流概念股集体飙涨。此事件会不会触发国内冷链新一轮投资热?

朱添福:河南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业正逢其时。就在本月,国家交通部领导到河南调研视察,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是调研河南建设国家级冷链物流产业基地的可行性。

今天,鲜易控股所创造的产业驱动型平台模式,已列入全国冷链物流业6大商业模式之一。鲜易平台不仅有基本的冷鲜货物的线上线下交易、仓储、分拨等基础服务,还为车联网、库联网等提供信息化服务,同时,还配套有供应链金融、车辆保险等延伸服务。

在当前,我们仍在加大投资,催化平台向“冷链物流资源交易中心”模式升级。未来,所有的涉冷链服务资源都能在此平台上交易,如冷藏车、冷库、货架、托盘等。这一平台建成后,意味着河南的农产品生产、食品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增加了一个先进的专业交易口岸。交通部、省交通厅也希望将此大数据资源对接到此平台,以实现对物流行业发展的有序调控和精确引导。

王焰:山东“问题疫苗”事件发生后,国内出现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冷藏箱抢购潮。事实上,不仅是疫苗,消费者买到的中药药丸发黏、不够圆,多因未达标10℃~25℃条件仓储、运输。

现实中,冷链物流相对较高的服务成本,职能部门对食品、药品冷链服务缺失标准制定和监管,市场买方对冷链服务的价值不明确,才导致这种问题出现。

但也应看到,完备的冷链物流服务已成为众多知名食品制造商、大型商企凸显竞争力的标配,尤其是生鲜冷链、药品冷链,会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持续提高,成为近期市场上的投资热点。

当然,仍需看到投资冷链服务是典型的“高成本、慢回收”产业,从田头或生产车间抵达消费者手中的路线很长,也很坎坷。这既需要投资方有着超前的战略布局眼光,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行业迅速发展。

段琛:麦德龙对郑州航空港建设“跨境冷链产业链”有浓厚兴趣,有考虑在这里投资。因为河南是农产品、食品制造大省,如将冷链仓设置在郑州,那么,就可以获得更多有竞争力的商品输送至欧洲市场。

麦德龙有一套非常完备的质量管控体系,2015年,对旗下全国商场进行了冷链服务升级。如,主要制冷系统原来使用的冷酶是氟利昂,现在改为二氧化碳,实现了节能,也大幅降低碳排放。由此,麦德龙也成为河南省唯一一家通过HACCP认证的商场。

之所以在冷链系统上进行重大投资,一方面是麦德龙为提升食品销售的专业化水平、强化客户信任度,同时,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扩大了麦德龙在生鲜领域差异化经营优势。包括鲜肉、蔬菜、牛奶、冰鲜鱼类等食品,麦德龙都通过境内外直采,实现了从源头到商场的无缝冷链服务。在国内,我们最大的冷链服务供应商是双汇。每一辆食品输送车上都配备温度记录仪,收货人员会取出它的行程记录后,再开箱收货、商品上柜。

郑州谋划“跨境服务”内陆第一港冷链豫企期待做好顶层设计

主持人:截至今年年初,河南已成为全国进口指定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省份。这包括进口肉类、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屠宰用牛、水果和整车指定等共计8个。拿到如此丰厚的口岸机会,河南进出口贸易商、冷链豫企该如何借势发展?

韦静:乾兴致力于进口生鲜、肉类等贸易,对高标准冷链服务的依赖度很高。也只有进口生鲜,才能把郑州航空港打造成以“跨境、冷链、空港”为主题链条的航空港。但就目前来看,郑州虽获得了诸多口岸资质,但仍需在链条布局上大力进行系统化完善。比如,我们的采购半径非常大,也曾经尝试把南美、新西兰的高端牛肉由跨境电商通道输送到郑州,但是没有直飞航线。再比如,郑欧班列虽已初步实现了冷链服务,但在“空陆”、“铁陆”无缝转拨路径和成本方面,还存在诸多瓶颈。

宋自杰:跨境生鲜、农产品口岸的冷链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去年10月份,一批澳洲进口牛肉由郑州空港入关,空运过程使用的四个冷藏箱,没有二次使用和变现渠道,只得处理。

可见,冷藏车降低空返、提高输送时效,冷藏箱的标准化和空箱回收系统等方面,国内全行业都在探索中。

也应看到,解决铁路冷链运输和分拨的便捷度,可以成为河南打响内陆口岸的重要抓手。至少目前从成本来看,很多境外商品通过一般贸易由郑州清关、分拨,相较青岛还不具备优势。

王文:河南人“不差钱”,差的是冷链物流产业的顶层设计。当然,这与国内缺失冷链物流产业服务的各项标准有关。如,冷库设计标准是10多年前的,冷链装备还没有国家标准。

由此,造成了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是19%,而美、日则分别达到90%和98%;我国物流损腐率超过10%,国际水平则在5%左右。

但正因如此,河南的冷链物流产业才大有可为,市场空间也比较大。弥补国家标准缺失的着力点,需要政府来引导行业和市场升级,由简单投资和初级租车、租仓运营模式,转向大数据、自动化、链条式运营模式。就像马云的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系统,就是先进的车、货、仓、运立体化链条服务,他要做“链条主”。相反,国内很多冷链服务企业都在亏损,原因很简单,单环节租赁服务的附加值一定很低。

所以,郑州航空港如要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带,不只是要把仓的布局做好,更要把整套运营链条做好,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平台。只有如此,才能让郑州航空港成为国内冷链服务产业新兴产业高地,释放出产业集聚的功效和持续动能。

赵雷:冷链马甲在郑州航空港区也做了重点投资,新成立的合资公司目前是跨境肉类交易平台。但在投运之初,也曾在市场定位、运营费用等方面遭遇诸多挑战。

此后,通过市场定位的二次校准,实现了向客户提供进出口报关报检、跨区域分拨、进出口资质、供应链金融服务等。与此同时,有效解决了滞港费、滞箱费的问题,完成了边际成本转化。

以此案例对应当前冷链物流业的投资热,我认为,很多投资人没有想清楚三个问题:你的市场上的定位功能是什么?客户在哪儿?如何设计运营模式?

事实上,冷链物流业的技术和运营能力高于一切。很多人做冷库的投资人亏钱后才发现,起初计划做分拨仓却在硬体高度设计上存在硬伤,改造成本又奇高。

打通冷链直达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难?

主持人:2015年至今,国内生鲜电商、生鲜宅配领域的投资风起云涌。既有阿里、京东、中粮、顺丰等寡头级企业,更不乏本土企业如雨后春笋、前赴后继。但现实中,消费者却对当前服务的质量并不满意,究竟是何原因?

于晓胜:现在国内做生鲜电商、生鲜宅配的公司有几千家,但99%都是亏损的。因为生鲜经营的水很深,深在冷链物流上面。

消费者希望拿到的生鲜品都是符合冷链运输标准的,比如带温度计的冷藏箱。但冷链服务标准本身却存在缺位,卖方或物流商为消费者送去冷藏箱之后,空箱回收又成为问题。即便是国内物流业最顶尖服务的顺丰,冷链宅配的载体也是最初级的“泡沫箱+冰排”模式,主要是以速度来代替消费者对食品冷链输送安全的高要求。

此外,一般食品的销售利润,不足以支撑冷藏箱成本。一旦价格过高,消费者必然选择就近的水果店和菜场。

就目前来看,还只有高端的生鲜产品能够支撑生鲜宅配。但在未来,随着百姓对生鲜食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和家庭收入的提高,一定会支撑越来越多的生鲜制造商提供冷链宅配服务。比如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青睐跨境生鲜食品,对食品安全、质量有了更高层次需求。

段琛:国内生鲜电商迅速膨胀,使传统零售业与其充分竞争,大家都在拼命突破生鲜商品直达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瓶颈。

但在目前来说,河南本土物流供应商还很难符合麦德龙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此,我们也付出极大的自建成本,这包括人力、设备、冷藏箱购置、车辆改造等。

但我们不会因此放弃。因为高端化、差异化的生鲜商品和专业化的标准服务,就是麦德龙的特色。现在我们为郑州三环以内客户做不计成本的“补贴配送”,就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黏性。

主持人:鲜易有无兴趣接下麦德龙的城市配送订单?

朱添福:生鲜宅配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社会集约化程度低、冷链技术运用低、资源分散、标准缺失。也许单个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信息鸿沟却很大。

另外,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如,交通堵塞、限行,都导致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和效率大打折扣。当然,我们在努力寻找问题的破解路径,比如与大型报纸发行公司的地面网络结合、配合电动车+冷藏箱等。

总之,生鲜宅配的市场空间和纵深很高,希望更多豫企能携手发展,打通从农产品源头、食品车间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使越来越多的涉农豫企完成加载O2O商业模式,让河南冷链宅配模式成为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典范。